2025年6月10日,海口开源水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瀚走进中共海口市委党校课堂,以《龙塘原水管抢修纪实》为题,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带来一堂沉浸式实践教学课。这场以21小时应急处置为核心的案例课,将dn1600原水管道爆管事件转化为提升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“实战教材”,成为党校推动“实践型干部培养”的创新范例。
一、21小时抢修:五级联动守护城市水脉
2月21日7时,琼山区龙塘镇铁龙路dn1600原水管道突发爆管,切断海口两大水厂原水供应。在省委省政府指导下,海口迅速构建“省—市—区—街道—社区”五级联动体系:通过单管运行保供、水厂增产提效、11个市县57辆送水车支援54个小区等组合措施,经21小时奋战,管道于次日1时35分抢修完毕,9时30分全市恢复供水。
龙塘原水管道1995年建成,设计规模36万吨/日,现实际供水能力38-40万吨/日,是海口市城区供水保障的重要设施。却因沿线随意构筑物、管线交织、交通荷载及管道老化严重等原因,近年爆管频发,抢修工作极为艰难。
二、五大实战经验:从应急处置到治理思维升级
陈瀚在课堂中提炼五大核心经验:立体化指挥体系实现指令直达基层、高效抢修流程较原计划缩短15小时、精准供水调度建立3009户小区台账、主动舆情管控发送22.23万条通知、全程安全保障实现零事故。他以“以水四定”为框架,强调水务工作需融入城市发展全局,推动从“保障供应”向“生态优先”的治理思维转型。
三、案例育人:从“纸上学”到“事上练”的实践启迪
这场抢修战役不仅是应急能力的“压力测试”,更成为诠释制度优势的生动教材。通过剖析跨区域支援等实例,课程推动干部理解“人民至上”的治理内核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效能。正如陈瀚所言:“应急处置既要‘战时’冲锋,更需‘平时’筑牢根基。”这堂兼具实战经验与理论深度的课程,让中青年干部在案例剖析中感悟初心,在研讨中提升治理能力,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积蓄人才动能。
从爆管抢修的“21小时战役”到党校课堂的“治理思维升级”,这场实践教学以“小案例”透视“大治理”,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从应急处突到系统治理的全链条思考范式,成为推动干部能力建设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注脚。